“一带一路”十周年|专访中国驻东盟使团经商公参李岸:中国和东盟生产网络深度融合,将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加强合作

最新信息

“一带一路”十周年|专访中国驻东盟使团经商公参李岸:中国和东盟生产网络深度融合,将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加强合作
2023-08-01 13:53: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广州报道
  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捷报频传,始终在快车道上加速奔跑。
  近日,中国驻东盟使团经商公参李岸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谈及中国和东盟合作的成果,他表示,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紧密合作主要体现在战略对接不断加强、经贸合作成效显著以及互联互通持续提升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经贸合作提速显著,向世界展现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李岸表示,双边经贸凸显出中国和东盟合作的几大特点,“一是双方产业链供应链互补,二是RCEP、中国—东盟自贸区产生巨大的贸易创造效应,三是互联互通建设使贸易往来更加通畅便捷。”
  当前,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产网络布局。今年6月,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举行了第三轮谈判。展望未来,李岸表示,3.0版将进一步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同时中国和东盟将会探讨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领域加强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国东盟经贸相融相伴
  《21世纪》:今年上半年,中国东盟贸易额逆势上扬,增长率高出中国外贸整体增速3.3个百分点。这一亮眼的贸易成果凸显何种优势?对于地区和世界经贸有何借鉴意义?
  李岸:中国与东盟已连续三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特别是在疫情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的情况下,双边贸易逆势上扬,显示出强大的韧性。今年上半年,双边贸易总值达3.08万亿元,增长5.4%,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3%。
  这份亮眼成绩充分展现了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成果,体现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优势与潜力:一是凸显了双方产业链供应链的互补优势,在疫情等因素的冲击下依然保持强大韧性;二是凸显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制度优势,产生巨大的贸易创造效应;三是凸显了互联互通建设的通道优势,助力经贸往来更加通畅便捷。
  中国东盟经贸成绩对于地区和世界的经贸交流意义重大:双方贸易投资的蓬勃发展,拉动了东亚地区乃至全球的疫后经济复苏;中老铁路、雅万高铁、陆海贸易新通道等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提升了互联互通水平;RCEP的生效实施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深化,推动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投资便利化,也有利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紧密联接,有效对冲“修墙筑垒”、“脱钩断链”等错误行径。可以说,中国东盟在经贸领域走出了一条相融相伴、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也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树立了一个合作样板。
  RCEP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流动
  《21世纪》:RCEP实施一年半来,具体在哪些领域为中国东盟贸易注入活力?东盟国家对中国贸易主要受益于RCEP中的哪些规则?
  李岸:RCEP成员国包括东盟十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是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自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以来,RCEP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促进中国东盟贸易往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具体领域看,货物贸易是稳定和拉动双方外贸增长的关键力量,同时服务贸易和投资扩大开放,贸易便利化和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都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开拓了新机遇。
  至于东盟国家受益于RCEP哪些规则,以农产品贸易为例,除享受关税减免政策外,RCEP采用区域原产地累积规则,在贸易便利化方面规定易腐货物6小时通关,助推东盟国家农产品拓展中国市场。RCEP的实施,提升了参与方投资政策透明度,减少了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为东盟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此外,协定明确了开展技术援助、支持中小企业的要求,这将帮助东盟国家特别是其中最不发达成员国提高贸易能力建设水平。
  《21世纪》:RCEP已经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你如何展望未来亚太区域间贸易合作的发展?
  李岸:RCEP协定生效实施为促进亚太区域间贸易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中国海关统计,2022年,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总额达12.95万亿元,增长7.5%,占我国外贸总额的30.8%。2023年上半年,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总额6.10万亿元,同比增长1.5%,占我国外贸总额的30.3%。
  今年6月2日,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标志着协定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这是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的里程碑式成果,反映了区域国家加强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一致诉求。15方货物、服务和投资市场开放承诺,叠加各领域高水平规则,将极大促进区域内原材料、产品、技术、人才、资本、信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期待在各参与方共同努力下,RCEP释放更多经贸合作红利,助力形成更加繁荣的区域一体化大市场。
  新能源汽车领域全方位合作
  《21世纪》:你怎么看中国新能源车在东南亚的热潮?东南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中国企业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李岸:近年来,东盟各国纷纷出台优惠激励措施,东盟市场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持续上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借在智能化、电气化等方面优势,赢得越来越多东盟消费者的青睐。目前,五菱Air EV在印尼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有率近80%,泰国纯电动汽车市场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占比接近八成。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走进东盟,不是单纯的产品出海,而是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与东盟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目前,中国新能源车企在东盟前三大汽车市场,包括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均有布局,比亚迪、长城、五菱、吉利等陆续因地制宜开启当地建厂、当地采购、当地销售的发展模式,带动大批上下游企业投资,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还带来了先进技术、培育了当地人才,为双方持续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中国东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互补优势更趋显著、市场前景更加广阔,随着双方产业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一定能携手谱写更多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华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产网络
  《21世纪》:当前亚洲制造业中心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而部分东南亚国家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中国和东盟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形成了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当前双方产业链、供应链合作面临的是挑战还是机遇?
  李岸:中国与东盟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市场开放,双方产业链供应链相互嵌合、互补性强,在工业体系、市场规模、劳动力要素、物流基础设施、营商环境等方面各有所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产网络布局,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日趋紧密。特别是在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双边贸易依旧保持强劲增长,充分体现了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和强大韧性。
  未来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中国和东盟在分享超大规模市场方面,进一步发挥互补优势、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方面将具有更广泛的共同利益,产业链供应链合作面临更大机遇和更广阔的前景。
  我们将同东盟一道,充分利用RCEP区域原产地累积规则,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提高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程度;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在区域内建立更有竞争力和韧性的产业链分工布局;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与东盟携手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
  继续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1世纪》:中国与东盟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你如何展望接下来中国和东盟共建“一带一路”所专注的方向和前景?
  李岸:东盟国家地处“一带一路”陆海交汇地带,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方向和重点地区。十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发展迅速、成果显著。
  一是战略对接不断加强。中国与东盟十国均已签署双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19年11月,第22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发表了《中国—东盟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 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标志着中国和东盟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与合作进入快车道,彰显了双方合作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是务实合作成效显著。中国东盟连续三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并长期保持重要投资合作伙伴地位,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前10个国家中,6个为东盟国家。今年上半年,我国对东盟进出口总额达3.0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发展动能,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给全球和地区经济复苏注入新的动力。
  三是互联互通持续提升。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满18个月以来,呈现出客货两旺态势,累计发送旅客1640万人次、货物2100万吨,“黄金运输通道”作用日益凸显。今年1月,柬埔寨金边—西哈努克港高速公路运行三个月通车过百万辆,车程从原来的5个多小时缩短至2个小时内。雅万高铁即将建成通车,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中泰铁路、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等重大项目也都在顺利推进。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道路、港口联通更加便利,民心相通更加紧密。
  今年适逢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我们愿继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巩固双方合作良好势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更高水平互联互通,把中国东盟合作共赢的蛋糕越做越大,不断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21世纪》: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等不断抬头。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和东盟该保持怎样的双边经贸关系?
  李岸:历史和实践表明,亚太经济的成功受益于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中国与东盟都是亚太区域合作的倡导者、推动者和维护者,双方发展战略相融、合作领域广阔,双方经贸关系有着坚实的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日趋紧密。特别是过去三年多以来,中国东盟贸易投资合作逆势增长,展现出强大的韧性。
  目前,RCEP已对所有成员国全面生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正有序推进,我充分相信,随着双方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能经受各种风浪的考验,取得更大成就。同时,双方仍应警惕那些将对区域经济合作、全球经济发展与国际秩序稳定带来负面影响的潜在因素,反对用经济手段胁迫地区国家在中美间选边站队,反对人为制造经济“脱钩”、技术封锁、产业断链,这不仅将给中国和东盟带来不利影响,也会给世界带来严重后果。中国将继续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进一步深化与东盟的务实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双边经贸关系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打造包容、现代、全面和互利的升级版协定
  《21世纪》:你如何展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对中国和东盟经贸发展的影响?
  李岸:中国—东盟自贸区于2002年启动建设,是中国对外商谈的首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20多年来,自贸区建设有力促进了中国与东盟贸易投资快速增长。在自贸区各项政策促进下,中国与东盟贸易从2003年的783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9753亿美元,增长12.45倍。中国已连续14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连续3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展现了双方坚实的合作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今年年初,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正式启动,迄今已举行了三轮磋商。相较1.0和2.0版,3.0版将进一步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同时探讨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领域加强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期待双方携手努力,提升自贸区合作水平,共同打造包容、现代、全面和互利的升级协定,进一步巩固双方经贸发展的良好态势。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一带一路”十周年|专访中国驻东盟使团经商公参李岸:中国和东盟生产网络深度融合,将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加强合作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