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的前世今生:被化学家无意中尝出来 有一类人不能碰

最新信息

阿斯巴甜的前世今生:被化学家无意中尝出来 有一类人不能碰
2023-06-30 14:37:00
大名鼎鼎的阿斯巴甜可能被列为“对人体可能致癌”的物质,这一消息从6月29日被报道后就霸占热搜。爱喝“无糖快乐水”的人瞬间觉得不快乐了。
  那么,阿斯巴甜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如何诞生的?为何能大行其道?目前国内外对它的摄入量是怎么规定的?被列为“对人体可能致癌”可能影响哪些企业?一起来扒一扒阿斯巴甜的前世今生。
  是什么?
  阿斯巴甜主要是由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构成,可以像蛋白质一样在体内被快速吸收,不会积蓄在体内,而且其中天冬氨酸可被人体直接利用。
640.jpg  糖及甜味剂分类。
  如何诞生?
  1965年12月,美国的Searle公司研究员詹姆斯·施拉(James Schlatter)为研究胃溃疡的治疗药时进行各种氨基酸的结合实验。
  在合成化合物过程中,他手指上不经意沾到一些粉末,当他将要捏起一张纸时,就像有的人习惯舔手指方便翻书一样,他自然而然舔了一下手指,发现手指非常甜。
  他目光随即投向一个装有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用于生产中间产物的容器,他再次尝试里面的物质后,最终发现一种全新甜味剂——阿斯巴甜,詹姆斯·施拉因此获得新专利,现被广泛应用于饮料中。
  是的,阿斯巴甜是被化学家无意中“尝”出来的。
  为何大行其道?
  阿斯巴甜的热量很低,只有4186kJ/kg,是蔗糖的1/200,但甜度是等量的蔗糖的200倍。因为热量低、甜度高的优势,阿斯巴甜在很多饮料和食品中都有应用。比如大家常喝的无糖可乐、口香糖、很多无糖食品中,很容易见到它的身影。
  何时上市?
  1974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允许阿斯巴甜的商业化使用。但一年后,这个机构又改变了主意。到1981年,将阿斯巴甜投入市场的建议再被提起,国际相关科学机构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最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欧盟以及世界卫生组织都对它开了绿灯。
  我国最早是在1986年将其列入GB 2760-198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批准阿斯巴甜的使用。
  摄入量如何规定?
  1980年、199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分别对阿斯巴甜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设定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40mg/kg。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设定阿斯巴甜每日摄入量为0~50 mg/kg。
  我国食品添加剂食用标准规定了阿斯巴甜在风味发酵乳、调制乳粉、水果罐头、冷冻饮品等各类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
微信图片_20230630123634.png  官方此前如何定性其安全性?
  早在2011年,欧盟食品安全局就曾证明阿斯巴甜是安全的。2013年,其再次发布了一项针对阿斯巴甜的全面风险评估报告,称普通人在安全剂量内食用阿斯巴甜对身体无害,同时排除了导致基因损害和致癌的潜在风险。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把阿斯巴甜描述为“研究最彻底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其安全性“毋庸置疑”。
  但今年5月份,世卫组织建议勿用阿斯巴甜等非糖甜味剂控制体重,认为长期使用非糖甜味剂可能存在潜在不良影响,如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成人死亡率的风险。
  民间研究有哪些结论?
  据外媒2014年报道,美国科学家一项新研究发现,饮用包括汽水、冰茶和混合型果汁在内的软饮料,更易患有抑郁症,其中经常饮用“无糖”饮料的人风险最高。
  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对26.5万名年龄在50-71岁的老年人进行研究,掌握了受访者在近10年里饮用过的饮料,以及饮用频率等资料。结果显示,一天喝超过4罐软饮料,抑郁风险比完全不喝的人要高30% 。喝普通软饮料的人比完全不喝的人患抑郁的风险要高22%,而喜爱“无糖”饮料的人患抑郁的风险更高,比完全不喝的人高出31% 。
  研究负责人陈红雷博士(音译)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与软饮料中的人造甜味添加剂“阿斯巴甜”有关。但欧洲食品安全局在检测后,未发现这种甜味添加剂有安全隐患。有科学家强调,软饮料与抑郁症有关联,不代表软饮料是引发抑郁的元凶。
  哪些人明确不能碰阿斯巴甜?
  我国要求添加阿斯巴甜之食品应标明“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之所以要求必须标注“含苯丙氨酸”,是因为有一种基因遗传性疾病患者,称苯丙酮尿症病人,此类病人先天缺乏一种酶,导致苯丙氨酸代谢障碍,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这类病人如果食用含有苯丙氨酸的食物,将会给该类病人健康带来较大的隐患,因此,为了提醒苯丙酮酸尿患者,就对阿斯巴甜进行了特殊的要求,那就是添加了阿斯巴甜的食品,必须在配料表中标注为: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
  哪些企业可能受影响?
  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消息出来后,国产饮料品牌元气森林、奈雪的茶紧急回应称,旗下产品不含有阿斯巴甜。
  国内上市企业中,也有不少代糖相关企业。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消息出来后,莱茵生物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核心产品天然甜味剂主要从甜叶菊、罗汉果提取而来,属于新一代天然、健康、安全的甜味剂。
  佳禾食品也表示,公司产品未使用阿斯巴甜。
  消费者对阿斯巴甜闻之色变,其他代糖品类似乎看到了替代的机会。
  6月30日开盘后,生产赤藓糖醇和其他甜味剂的代糖股纷纷涨停,截至午盘,保龄宝莱茵生物三元生物涨超9%。
微信图片_20230630133538.png(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阿斯巴甜的前世今生:被化学家无意中尝出来 有一类人不能碰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